当我听到客户在电话那头配资头条官网,用一种点外卖加根葱的语气轻描淡写地说出“那个章,你顺便P一下”的时候,我大脑里那根叫“理智”的弦,“嘣”的一声,断了。
世界瞬间安静了三秒,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,它在呐喊:哥们,这可太刑了,日子越来越有判头了啊!
那一刻,我从业以来经历过的所有离奇瞬间,都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过。
什么“logo再大一点”、“五彩斑斓的黑”、“这个感觉不对,但又说不上来”,在“P公章”这个王炸面前,都显得那么的纯真无邪,甚至有点可爱。
这已经不是审美和创意的拉扯了,这是在法律的红线上疯狂探戈,而且还是客户领舞,我伴舞。
广告对接这个活儿,说白了,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。
你以为你在做营销,其实你是在普法;你以为你在搞创意,其实你在玩心理战;你以为你在做执行,其实你是在修炼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
每个广告人的聊天记录,都是一部血泪斑斑的荒诞喜剧史。
就说授权这事儿吧,简直是广告圈的“哥德巴赫猜想”。
前阵子我同事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。
他问客户:“咱要用的这个明星素材,有授权吗?”
客户斩钉截铁:“没有。”
同事耐心解释:“这个必须要有授权,不然是侵权,风险很大。”
客户听完,沉思片刻,再次斩钉截铁:“没有。”
一天后,客户又发来消息,仿佛失忆了一般,满怀期待地问:“没有授权,行吗?”
我看到那聊天截图的时候,差点笑出猪叫。
这已经不是沟通了,这是在进行一种神秘的东方仪式,旨在考验广告人的耐心和血压上限。
评论区里瞬间变成了“难友”们的抱团取暖现场,那些熟悉的“客户语录”扑面而来,每一句都带着血槽被清空的回忆。
“你是专业的,你解决一下吧。”
“那你们跟平台沟通一下,让他们通融通融。”
“花钱不就是找你们解决问题的吗?”
这几句话堪称“甲方三连”,杀伤力极大。
潜台词就是:我负责出钱和提要求,你负责搞定一切,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定律、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。
这就好比你跟客户说这头猪没检疫过不能做成红烧肉,客户说“那你给它检疫一下呗”,你解释说检疫得有猪的出生证明和各种手续,客户沉默一天后问你:“所以现在问题卡在猪身上,对吗?”
。
对,问题就是猪,一头没有授权、不能上桌的猪,而你,得从给它办户口开始。
更有甚者,觉得你养猪的过程还不够快,成本还不够低,甚至还要指导你怎么喂猪,嫌你喂的饲料太贵,说喂点剩饭不就行了。
当然,总有头铁的同行试图讲道理,搬出法务风险的大山,什么“书面证明”、“责任划分”,试图用逻辑和规则唤醒对方。
但现实往往是,你刚把风险提示发过去,对方一句“你们再想想办法嘛”就给你弹了回来,顺便附赠一句灵魂拷问:“如果什么都要我们自己解决,那要你们干嘛?”
我当时就想,这活儿接的是广告,还是在为《今日说法》提供年底冲KPI的素材?
最绝的是,有些老板自己就是风险本身。
有网友分享说他前老板的名言就是:“告了再说,没那么容易被抓到的,对方说了我们下掉就行。”
这种“只要我跑得够快,法律就追不上我”的侥幸心理,是滋生无数离谱需求的温床。
所以,跟客户聊风险,不如直接聊钱。
有位老江湖一语道破天机:“直接报价,这个版权费五万,不用就没有别的办法了。”
说这话的时候,气势一定要足,眼神要坚定,不能有半分犹豫。
你一犹豫,对方就知道这事儿有“操作空间”,然后你就会陷入无尽的拉扯和自我折磨。
广告对接中的博弈,有时候拼的不是专业,是演技和气场。
但把版权费加进报价里就万事大吉了吗?
天真了。
有时候一个素材的单次授权费,比整个项目的利润都高。
客户一看报价单,眼睛瞪得像铜铃:“怎么这么贵?不就是一个图吗?”
你看,死循环又回来了。
在这些光怪陆离的需求面前,“P公章”无疑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颗明珠,闪耀着无知者无畏的“刑”光。
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“跨界打击”——客户用他对平面设计的理解,对你的职业生涯乃至人身自由发起了挑战。
他可能觉得,P个章和P掉一颗痘痘,在技术上没什么区别,都是鼠标点几下的事。
他根本意识不到,那个红色的圈圈和里面的几个字,代表的是信用、是契约、是法律效力。
你P掉一颗痘,是美化;你P上一个章,那叫伪造。
性质完全不同。
有时候挂了电话,我真得掐自己一下,确认自己是不是活在什么荒诞派喜剧里,每天都在上演“甲方虐我千百遍,我待甲方如初恋”的戏码。
毕竟,在这个圈子里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需求,是会让你头秃,还是直接让你“刑”。
只希望未来的广告对接,能少一点这种“极限挑战”,多一点对规则的敬畏配资头条官网,让大家都能踏踏实实干活,而不是在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。
元鼎证券官网-极速开户,专业团队全程服务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