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欣红正规配资平台
近期,无人机狩猎相关设备引发关注,多家网店均有类似产品在售,最低一两千元就能配齐一套。买家下单收货后,商家会提供设备操作教学视频和“改装教程”,指导买家增强箭头穿透力及无人机载重能力,以满足“狩猎”需求。这给生态安全和公共安全埋下隐患,令人深感不安。
事实上,无人机狩猎原本是一些地方林业部门的小范围工作。比如治理野猪泛滥、野生动物伤人等问题,或在追踪监测和保护野生动物时使用。然而,一些网购平台和商家泛化了此类装备和技术的应用范围,导致改装有泛滥失控之虞。
任性改装后的无人机,既能凭借红外锁定功能猎杀野生动物,可能危及生态平衡,更能成为攻击他人的“低空凶器”,或被用于跟踪、偷拍,侵犯他人隐私,决不能听之任之。此前,有高校法学教授指出,任性改装存在“黑飞+危飞”叠加、工具与方式双重违法、漠视公众安全三重风险。这并非危言耸听——当飞箭落点不可控,当攻击性装置可随意改装,一旦被别有用心者用来对付人,后果不堪设想。
目前,我国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》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但内容多侧重飞行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,对攻击性改装缺乏针对性条款。专业律师提到,当前对相关行为的定性多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一旦出现伤人事件,举证难、震慑弱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电商平台成为设备流通的关键渠道,商家不仅售卖设备,还提供改装教程和配套箭具,而对这类“灰色交易”的监管查处仍存在薄弱环节。
规范无人机使用,首先必须明确攻击性改装的适用范围、对象等,明晰责任和处罚力度。其次要对具备捕猎、攻击潜力的无人机及配件实施分级管理,建立空域审批与设备使用的联动机制。此外还要压实电商平台责任,督促平台建立特殊设备专项审核机制,尽可能从源头堵住流通漏洞。
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,无人机任性改装的苗头必须遏制,绝不能让新设备、新技术沦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工具。
(摘编自《工人日报》,原题为《任性改装的无人机会不会危及公共安全?》)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11月20日 05 版)
元鼎证券官网-极速开户,专业团队全程服务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