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日报记者 臧潇 童政最靠谱股票配资平台
国家级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、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、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、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……凭借着一块块“国字号”招牌,广西梧州按照“种类丰富的再生金属、庞大的资源集聚、企业高度集中、管理规范化”的独特模式发展再生材料产业,硬是从废旧物中掏出超600亿元产值。
梧州优势何在?一方面,毗邻粤港澳大湾区,西江水道航运升级,产业基础完善,梧州承接再生材料产业区位优势明显;另一方面,梧州积极推动完善循环产业链条,已形成涵盖再生不锈钢、再生铜、再生铝、再生铅锌、再生塑料以及再制造等循环产业体系。产业聚集效应持续发挥,不断激发再生材料产业动能。
发挥集聚效应
生产车间里,熔炉正旺,钢水通红、火花飞溅。设备轰鸣间,废钢经过熔炼、铸造等多道工序,轧制成一卷卷精密钢卷。成品库里,钢卷整齐码放,工人正在清点、装车,准备发往浙江、江苏、广东等地。这是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内永达钢铁集团火热的生产场景。
“考虑不锈钢生产的耗能、水电成本、物流运输、新工安置和培训,入驻园区不是换个地方搞生产那么简单。”梧州市永达钢铁集团董事长伍灼富盘算起经济账,列举着梧州优良的区位优势:西江水运便捷,“水公铁”联运价格低、效率高,货物、材料在途时间大幅缩短,也加快了资金周转;毗邻大湾区,与当地回收企业和交易平台合作众多。但真正留住永达钢铁的,是园区企业聚集带来的发展机遇。
企业聚集、产品类型全面,不少客商为“一站式订购”来到园区,在“货比三家”中给企业带来新订单,也倒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向生产智能化和产品高端化转型。
在永达钢铁集团高端轻工板材生产项目车间,屏幕上数据翻滚,灼红的纯钛板坯在生产线上延展,不到3分钟就能轧制一卷超薄纯钛板卷。“智能控制系统能根据材料特性实时调整轧制力和电机启停,减少空转,产品规格、表面平整精度达到要求的同时,还可节能20%。”车间负责人杨成有说。
凭借技改和延链补链项目,永达钢铁实现了全品系不锈钢、合金钢、优质碳素钢等中宽幅板材、棒材和线材产品全覆盖,生产了广西第一卷不锈钢复合钢卷、第一卷宽幅超薄99.95%的纯钛板,并试产超纯不锈钢宽幅钢板。如今的永达钢铁,生产繁忙,订单不断。
发展区位优势明显,要素聚集向心力十足,也使园区先后吸引梧州市金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、梧州市鑫峰特钢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。目前,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已进驻工业企业26家,其中规上企业10家,鑫峰BA板二期、国际宝石首饰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成功落地。
把好区位用出好效果,要让企业看得见发展,更要让聚集效应不断发挥。近年来,梧州聚焦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加快推进设备和工艺转型升级,产业布局不断优化,已吸引入驻规模以上再生材料企业49家,其中4家已跨入百亿产值行列。2024年,全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633亿元,同比增长23%,超过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。
打造产业闭环
再生材料产业实现闭环,上游回收布局、下游终端产品制造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梧州再生材料产业曾面临“原料比产品贵”的发展阵痛:铜、铝、铅锌、塑料,各企业需要的生产原料不同,回收体系不完备、缺少大型的集散中心,导致各类原料供应缺乏稳定性。
为解决废料拆解问题,梧州市临港经济区几经周转,找到了从事常用有色金属冶炼、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、家电拆解等业务的梧州市兴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负责人谭铸骅。“仅靠区位优势还不够,我们更看重稳定的废料来源。”谭铸骅坦言,公司当时本打算在马来西亚建厂。
2022年,梧州市开工建设年处理20万吨含铜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。“每年20万吨含铜废物资源,保证了稳定的原料供应,下游企业遍布园区,节省的运输成本十分可观。”疑虑打消,谭铸骅买下了梧州临港经济区250亩的土地建厂。
走进厂区,几辆货车上卸下一批废旧空调,工人开始拆解、分拣零件,芯片、马达、三极管……可二次利用的零件被挑出,手工拆解的焊点熔炼成锡锭,其他线路板经过粉碎、磁选等步骤,分离出含铁、含铜物料,废旧家电即将华丽转身。
谭铸骅介绍,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,每年预估能拆解处理400万台废旧家电,实现提炼金属铜12万吨、稀有贵金属金5吨以上、金属钯3吨以上,废旧塑料、含铝物料可“门对门”就近供给下游企业,1吨产品能节省50元运输费用,也为下游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。
“水路运输条件便捷,金属回收体系初步形成,产业链条逐渐实现闭路循环……源源不断的企业选择梧州,不断填补、完善产业链,又吸引更多企业入驻,形成良性循环。”梧州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欧育辉说。
从零散回收到集中处理,引入兴华有色的实践是梧州加快打造前端回收综合平台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梧州积极构建、完善再生铜、铝、铅锌、塑料、再制造等再生材料产业链,建成“回收—拆解—粗加工—精深加工—终端产品及贸易一体化”的全产业链条。通过小程序“邕易收”、建设智能回收屋、设置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存放点,引入专业回收公司进社区等手段,不断扩大再生材料原料来源。
促进绿色生产
不同于以往人们对工厂烟尘漫天、气味刺鼻的刻板印象,一进入广西锐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,只见厂房窗明几净,周边草木绿意盎然,往来货车进出、工人忙碌。
“这些离子液用于吸收处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,解析后可以生产硫酸产品;用熔炼炉烟气余热发电,可以供给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用电;生产用水、雨水回收净化后再利用,最大程度上减少排放……”生产部长谌新彪带着记者一路参观,不提环保二字,却处处可见“绿色”。
依托自主开发的“RE型重金属危废协同熔炼三联炉”,通过熔炼、制酸、污水处理、刚性填埋等流程,锐异每年可处理25万吨废料,仅2025年1月至7月产值就达10.91亿元。今年在计划新增湿法生产车间的同时,公司又将利润投入建设1.26万立方米的初级雨水处理池改造、光伏发电项目,预计建成后可实现生产用水、用电自给自足。
用保护环境的方式提取资源,用提取资源的方式保护环境。谌新彪介绍,公司二期试验炉项目建成后,将为含砷废渣的各种利用设想提供实验空间,最大程度开发废渣经济价值,真正实现点“废”成金。
绿色发展是再生材料产业的生命线,也是梧州再生材料生产企业努力与尝试的方向。引入人工智能模型,优化生产流程,自动化生产线有效节能,不断有企业摘掉“排放大户”标签;“再生铜冶炼低能耗除杂新技术”“双室熔炼+在线除气系统”,技术改造提升稀有贵重金属提取率,减少资源浪费;用炭黑替代煤块,将垃圾、有毒物质资源化利用,“无人、无电、无煤”的“三无”工厂逐渐成为现实。
“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,再生铜单位产品能耗减少约95%,碳排放每吨减排比例超60%,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原来的五分之一,发展再生材料产业前景广阔。”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天宝介绍,通过多举措推动产业发展,梧州再生新材料产业处理能力可达1000万吨,还谋划智能炼钢、智能铝加工等一批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应用场景,提升产业含“智”量。
今年,在首届中国“2025再生新材料大会”暨梧州市再生新材料产业招商引智恳谈会上最靠谱股票配资平台,10个项目顺利签约,签约金额达76.3亿元。马天宝表示,下一步,梧州将推动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交易集散综合平台,打造华南地区再生新材料循环利用集散地;精准招商引资,加快技术改造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中游生产环节提质增效;引导拓展下游制品精深加工,实现从产品向消费品转型升级。
元鼎证券官网-极速开户,专业团队全程服务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